南江口鎮平羅村的田間地頭,四季常綠的冬葉隨風舒展。寬大的葉片承載著農戶致富希望,也包裹著嶺南千年文化記憶。當鄉村振興的春風拂過,這片“天然粽葉”正以文化為魂、產業為骨,書寫著“一葉興村”的時代新章。
一葉承千年:冬葉里的嶺南粽香與鄉村記憶
冬葉學名柊葉,在嶺南地區素有“天然粽葉”的美譽,其歷史可追溯至明清時期的民間飲食習俗。每逢端午等傳統節日,當地人便用寬大厚實的冬葉包裹糯米、肉類,制成獨具風味的裹蒸粽,清香沁脾的味覺記憶中,藏著團團圓圓的寓意。“山間柊葉寬如掌,端午來時采擷忙”,平羅村的老人們記得,舊時每逢端午,家家戶戶采摘冬葉,晾曬門前,青碧的葉片鋪滿竹篩。婦女們圍坐一起,將糯米、綠豆、五花肉裹入葉中,再以水草扎緊,投入柴火灶中燜煮半天。“一葉裹千般味,萬戶飄粽香”的民俗圖景,不僅是舌尖上的鄉愁,更凝聚著宗族聚居、鄰里互助的鄉村精神紐帶。
鄉賢聯百業:冬葉產業鏈上的鄉村振興密碼
平羅村立足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發揮鄉賢紐帶作用,與肇慶市上市企業一鼎皇食品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冬葉特色產業鏈。在鄉賢代表的推動下,創新建立“企業供種—村委組織—村民種植—定向收購”的產業閉環模式,為確保產業可持續發展,鎮政府定期組織種植技術培訓,邀請農業專家現場指導土壤改良、水肥管理等關鍵技術,并安排村民到企業實地學習,增強市場意識。通過“鄉賢搭橋、政企聯動、村民參與”的協同機制,不僅盤活了農村閑置土地資源,更探索出一條可復制推廣的產業振興新路徑,為鄉村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一葉鏈千商:冬葉文化借數字東風破圈出彩
在南江口鎮黨委的指導下,平羅村以數字賦能冬葉文化,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模式。在銷售渠道拓展上,與肇慶市郁南商會創新合作:南江口鎮特色農產品入駐商會展廳,借助商會資源擴大銷路;商會企業直播間與南江口鎮圩鎮客廳聯動,通過直播帶貨、場景化推廣,讓冬葉等農產品走向全國。這一模式不僅打通銷售堵點,還實現農產品跨區域聯動,形成共贏產業生態。產業發展帶動種植規模擴大,2024年平羅村冬葉基地種植面積為10畝,今年拓展至30畝,預計該項目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8萬余元。今年,新增帶動20余戶村民參與種植,人均年增收數千元,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站在南江畔,平羅村冬葉與波光相映搖曳。這片穿越千年的葉子,曾于商船槳聲中舒展,如今在鄉村振興里煥發生機,化作新時代鄉村故事的注腳,在傳承與創新中勾勒鄉村發展的鮮活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