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通門鎮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以創建典型鎮村為契機,聚焦鄉村綠化美化長效管護,通過創新機制、整合資源、全民參與,推動鄉村綠化從“增綠量”向“提品質”轉變,形成“綠樹成蔭、村景交融、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新格局。
一、堅持“三級聯動”,構建責任明晰的管護體系。一是高位統籌推動。成立由鎮黨委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各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為成員的黨建引領鄉村綠化工作領導小組,將綠化管護納入鄉村綠化考核指標,明確“一村一策”管護目標,155名鎮村干部共同簽訂網格化管理包村包片責任書,確保責任層層壓實。二是鎮村協同落實。建立“鎮級督導+村級實施+網格管護”三級聯動機制,組建3支由鎮紀委、組織、農業農村和水利辦等部門骨干組成的鎮級鄉村綠化督導組開展全覆蓋7輪量化考核。推行“黨員責任區”制度,科學劃分12個綠化網格,由黨員干部帶頭認領管護責任,實現“樹有人栽、林有人護、責有人擔”。三是科技賦能監管。結合無人機巡查、網格員動態反饋等方式,對重點綠化區域實時監測,構建“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立體化監管體系,確保問題早發現、早處置。利用微信群等平臺,實時發布極端天氣預警、管護知識提醒等信息,實現綠化管護“云端化”“精細化”。
四、強化“三項宣傳”,營造愛綠護綠濃厚氛圍。一是以活動促行動。開展義務植樹等主題活動,組織黨員干部、志愿者、學生等群體參與義務植樹83場次,累計新增綠化面積260余畝。二是以示范帶全域。打造2個綠化管護示范村,通過現場觀摩、經驗交流推廣等模式,帶動全鎮鄉村綠化水平整體提升。三是以文化潤民心。利用村廣播、宣傳欄、微信群等載體,對澆水周期、修剪技法、病蟲害防治等管護流程進行全流程科普,為綠化管護工作提供專業指引。堅持將“鄉村綠化”“護綠愛綠”等寫入村規民約,立起村民共同遵守的行為標尺,形成自治管護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