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新塘村,道路兩旁綠樹成蔭,嶄新的環村碧道如絲帶般蜿蜒,休閑公園里孩子們嬉笑玩耍,老人們悠閑地曬著太陽,笑語與蟲鳴交織,處處洋溢著和美、富足的氣息......新塘村作為2024年廣東省“百千萬工程”省定典型村,憑借創新的“五頭”模式脫穎而出,為鄉村振興書寫了精彩篇章。
支部“領好頭”,是新塘村發展的關鍵
新塘村黨支部深知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以“頭雁效應”為核心,組建起村干部、黨建指導員等“十個一”力量,聯合村民小組長、志愿服務者、互助工作隊五支隊伍,用“五心”(細心訪、用心聽、貼心幫、悉心慰、連心建)工作法扎實開展“四個萬家”“干部夜訪”活動。當“四個萬家”與“干部夜訪”的足跡覆蓋全村375戶人家,89件困擾群眾的“心頭石”被悄然搬離:獨居老人屋頂的漏雨止住了,留守兒童上學路上的險坎填平了……一件件“小事”壘起了信任的高塔。
群眾“出人頭”,激活了村莊建設的內生動力
“村子是大家的,得靠大家干!”新塘村秉持“群眾主體、共建共享”的理念,組建了10支126人的“百千萬工程”互助工作隊。他們身影忙碌于鄰里之間,50余場互助活動如春風化雨,480余人次得到幫扶,104件雞毛蒜皮的“疙瘩事”在談笑間冰釋。更澎湃的力量在環境整治中爆發:萬余村民次自發集結,900余處衛生“瘡疤”被徹底清理,19棟危房隱患轟然倒地,5.7公里淤塞河道重泛清波。家園新顏,由百千雙手共同繪就。
議事“碰碰頭”,讓村民真正成為村莊的主人
新塘村累計召開懇談會、議事會、評議會等議事協商活動62場,將村莊未來置于陽光之下,規劃藍圖、產業發展、矛盾調解不再是“閉門造車”,而成為桌面上熱氣騰騰的共商議題。“積分兌換”激發熱情,“清單制”明晰責任,“三會共商”凝聚共識,“以獎代補”47萬元物料與資金,化作撬動127項“微事務”的杠桿——村民主動認領房前屋后美化、公共設施維護,村莊治理的神經末梢真正活了起來。在一次議事會上,關于村莊一塊閑置土地的利用問題,村民們紛紛發言,有的提議建停車場,方便村民停車;有的建議打造小廣場,豐富村民的休閑生活。最終,經過討論,決定將這塊地建成集停車和休閑為一體的新寨公園。
產業“有盼頭”,是新塘村發展的底氣
新塘村打造“黨組織+合作社+農戶”聯動機制,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為了種好肉桂,村里邀請專家為村民開展種植技術培訓,從選種、栽培到病蟲害防治,進行全方位指導。標準化肉桂種植基地1.6萬畝鋪展綠浪,年產值躍上2500萬元臺階,戶均增收穩穩突破2萬元。沉睡的撂荒地更被喚醒,550畝農旅綜合體破土而出,預期年產水果8萬噸,新增就業崗位300余個,年迎游客超2萬人次。村民腰包鼓了,心氣順了,安居樂業成為鄉村善治最堅實的底座。
成果“嘗甜頭”,新塘村和美家園逐步建成
傾力耕耘,終迎碩果滿枝。1.2公里村道硬化坦途通達,300盞新路燈點亮歸家路,1.5萬株苗木花卉搖曳生姿。85戶“美麗庭院”各展風情,32間農房風貌煥然一新。2座新建休閑公園,串聯產業館、文娛廣場、生態步道,繪就詩意棲居的環村碧道畫卷。基礎設施的全面提質,讓治理成果化作每位村民觸手可及的幸福日常。
新塘的“五頭”模式,一頭連著組織引領的堅強核心,一頭接著群眾創造的內生活力,在“百千萬工程”的宏大敘事中,它證明了:當基層智慧被真正激活,泥土里也能生長出令人驚嘆的振興答案。行走在今日新塘的碧道上,村民們的笑靨比路旁的花更明媚——那是真正嘗到“甜頭”后,從心底綻放的滿足與希望。
“嘗到了甜頭,心氣就順了,勁頭就更足了。”新塘村支部書記練國強望著碧道公園上絡繹不絕的村民,眼中映著夕陽的余暉,“‘五頭’并進,新塘的好日子,這才剛起了個頭。”未來,新塘村將繼續深化“五頭”模式,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大步邁進,描繪更加美好的和美鄉村。